對抗皺紋的戰爭
 
在1970年代前,欲消除皺紋如:嘴底四周及眼皮上的細皺紋,唯有化學換膚,只是當年使用的酚phenol 效果明顯,但也只適合白種人的肌膚,當年台灣的整形外科醫師提出的病例卻幾乎都是副作用的報告,鮮少有正面的效果,因此接受如此治療的患者極為少數。
分享到微博
 
在1970年代前,欲消除皺紋如:嘴底四周及眼皮上的細皺紋,唯有化學換膚,只是當年使用的酚phenol效果明顯,但也只適合白種人的肌膚,當年台灣的整形外科醫師提出的病例卻幾乎都是副作用的報告,鮮少有正面的效果,因此接受如此治療的患者極為少數。


在1980年代出現了果酸換膚,然後逐漸演變出水楊酸、乳酸…等流行至今,不同的化學換膚方法,最後在毛孔粗大、淺斑、青春痘等治療上得到不錯的效果,在皺紋的治療卻仍然是空白的。


在這時期以前,治療皺紋仍然是仰賴拉皮手術及眼周眼皮手術,方能見到療效,連Rhytidectomy、拉皮術,專有名詞的直譯時也稱為皺紋切除術,可見當初皺紋的治療是以手術為主。


到了1990年,雷射手術由於出現了超脈衝(極短時間)高能量的二氧化碳雷射,這時期也激起了武器競賽,期望在對皺紋的作戰能拔到頭籌,我在國泰主任任內也蒙院方高層,首允購買了國內的第一部超脈衝雷射,為此也曾遠赴加州多次取經,最後,發現這部高能量超脈衝的雷射,應用在內視鏡乳房整形手術,經由光纖的導引,切割效率最為優異,換言之,把它當成雷射槍使用,只是一項頂級的工具罷了,並無法獨當一面,如白種人的應用於皺紋的治療,它終於在內視鏡手術發展7年以後的2002年,因能量衰減便退伍了,進了博物館,成了陳列品。


到了1998年肉毒桿菌素Botox,異軍突起,治療皺紋的效果首屈一指,至今,仍獨領風騷,在今年夏天經原廠的支持下,在三個月內在紐約整形外科診所發展出Botox臉部拉提術,多次發表後,大家都驚嘆Botox的運用居然無遠弗屆,堪稱是Botox在美容整形領域內極致的發揮,只是它在應用上有嚴格的病例挑選及應用方法,堪稱是懷石級的醫學科技應用。


2000年以來,各種不同波長的雷射應用於治療皺紋,也逐漸發揮出副作用少,但多少會有效果的療法,在科技發展青黃不接的時候,總算給不願手術的民眾,或不適合手術的部位除皺,提供了不同的選擇。目前最新穎的科技結晶,今年我們超過半年的臨床測試報告中,得到不錯的評價有三種:

第一種是波長1320mm的skin rejuvenation Laser也稱為回春雷射,包含對於眼周的細紋,身上及臉上的微細血管,也具有不錯的療效(如附圖一、二),作為搭配的緊膚治療也是受歡迎的方便機種。

第二種是電漿雷射,在下眼皮的黑眼圈及臉上細紋以及青春痘凹洞治療,經過五十例的追蹤,也得到相當好的療效,(如附圖三、四、五、六),只是修復期需七~九天,稍嫌不便。

第三種是微創奈米雷射(另一品牌取名為飛梭雷射)對於疤痕凹洞、皺紋甚至令人頭痛的姙娠紋也有良好的療效,(如附圖七),對於臉部的回春術,效果比起電磁波緊膚術(俗稱拉皮術)更是不惶多讓。


新的科技發展,瞄準了人們對青春的渴望,也引發了武器競賽,唯一可以稱道的是,激烈的競爭產生了愈來愈有效的武器,但是花費卻與日俱增,看來要挽回青春,代價是愈來愈大了。





分享到微博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