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歲後才生育 罹患乳癌風險高出近四倍
 
根據統計,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,每年增加近1萬5千人,約每18至19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,而且新增人數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。另外,根據國外研究顯示,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之婦女,罹患乳癌風險較30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出3至4倍之多;因此,對於國內越來越晚婚且晚生育的婦女而言,乳房健康實在不容忽視!
分享到微博
 
根據統計,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,每年增加近1萬5千人,約每18至19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,而且新增人數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。另外,根據國外研究顯示,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之婦女,罹患乳癌風險較30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出3至4倍之多;因此,對於國內越來越晚婚且晚生育的婦女而言,乳房健康實在不容忽視!

95%罹患乳癌是後天因素 嗜酒者風險增3成
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葉名焮主任指出,乳癌患者中,僅有5%為家族遺傳,其他罹癌因素可能與生育年齡、荷爾蒙補充或飲食、睡眠習慣有關。,嗜酒的女性也要留意,每周飲酒超過2杯者,罹患乳癌機率也增加3成,由此可見,少飲酒對身體有益,而飲食習慣也建議少脂肪、少糖。

台灣乳癌年輕化 平均年齡少歐美10歲

葉名焮主任進一步說明,台灣罹患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,好發年齡平均為50歲,比歐美國家早10年,且每9位乳癌患者就有1位小於40歲。不過,女性不要太過擔心,近年來藥物與手術治療方式多元,確認乳癌類型後,醫師會提供患者最合適的治療方式,只要遵循治療,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。

低溫電漿刀+整形式乳癌手術 保留乳頭、外觀完整提升自信心

在葉名焮主任的門診中,近8成的乳癌患者採用部分切除搭配放射線治療,成效約等於乳癌全切除,術後再進行「整形式乳癌手術」,外觀能與正常乳房相近,美觀不但不打折,還能提升自信心。

此外,手術器械的進步,也為患者帶來一大幫助,葉名焮主任指出,術中搭配低溫電漿刀切除癌細胞,能避免乳房組織結構的燒灼及破壞,且因器械溫度較低,能降低血管的傷害,如要保留乳頭、術後重建,或是腫瘤整形手術者,就會建議使用。

臨床上一名愛美的輕熟女確診二型乳癌,使用低溫電漿刀部分切除癌細胞後,再進行腫瘤整形手術,兩邊乳房並無明顯差異,傷口小、術後復原快,患者對於術後乳房外觀也非常滿意。


治療方式多元 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

葉名焮主任呼籲,確診乳癌不要害怕,目前治療方式日新月異,只要及早治療,都能將傷害降到最低,台灣在乳癌治療上也十分進步,各期別平均5年存活率接近9成;因此,只要發現乳房有異狀,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,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。
分享到微博

回上一頁